小小苏家
本店所售好物全部由美国直邮
物流+清关约需要15个工作日
请勿下单急件
 

孩子慢不等于磨蹭,找对引导方法,他做事可能会一溜小跑的

发布时间:2019-11-08

“我家宝宝动作慢,做事很拖拉,要怎么纠正呢?”

“我家宝宝动作慢,做事很拖拉,要怎么纠正呢?”

关于拖拉的问题,自从开号,就会经常在公号后台收到。

但前几年苏宝还小,平时我都不怎么会遇到这种情况,比如要出门,把娃抱上车就走了,挺简单的。

直到苏宝3岁后的一天,我忽然发现她开始“磨蹭”了。

打个引号是因为我觉得磨蹭只是一种现象,并不等同于孩子的性格,没弄清楚情况之前,最好不要给孩子乱贴标签

具体是这样的,那时候苏宝已经会自己穿衣、穿鞋了,有一天早上我们要去超市买菜,我一边给果子换尿不湿,一边吩咐苏宝穿好鞋在门口等我。

等我收拾好下楼一看,鞋还在地上,苏宝光着脚坐在门口的台阶上。我觉得纳闷,就提醒了她一下。等我把果子抱上车,回头一看,苏宝还是坐在那里无动于衷。我再催她,她才慢条斯理的穿上鞋。

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,我发现要解决“慢”的问题,其实也不难,作为大人,我们首先要问自己3个问题:

1. 我们的心理预期是否过高了?

首先,慢和磨蹭是不同的概念。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的,但因为生理结构的弱势,大部分孩子会比大人慢,超级正常

换位思考的话就好像,如果我们自己被一个身高三四米的巨人(我们在孩子眼中就是这样的比例)拉着东奔西跑,还不停催促“快点快点”,我们肯定也会上气不接下气吧。

图片来源:freepik.com

所以孩子的“慢”绝不等于拖拉,而是他们的大脑和身体发育都还不完全。所以平时需要孩子参与的家庭任务(比如外出、吃饭等),一定要给孩子留够时间

2. 孩子是否听见和理解我们的指令了?

孩子的注意力比较短,隔着房间对孩子喊话,八成都会被直接忽略。

比如有一次我在厨房,叫苏宝收拾好画笔,该吃午饭了。过一会进去看到她还在画画,被我打断,还一头雾水的样子。

一个亲测凑效的解决方法是,比较重要的指令,我会在孩子面前蹲下来,一只手放在她的肩膀上,再用比较慢的语速对她说出来,确保她此时和我在同一个频道。

3. 孩子是否在寻求关注和陪伴?

我身边有个妈妈曾经告诉我说,儿子总是在去幼儿园之前特别磨蹭。吃早饭的时候一直不停的说话,经常迟到,弄得她火冒三丈。

后来发现原来是孩子舍不得和她分开,毕竟要经过漫长的一天,才能又见到妈妈。她在每天下班后、孩子睡前多给他一些高质量陪伴,情况就慢慢好转了。

了解孩子“拖拉“背后真正的原因,再对症下药就会简单多了。如果只是指责、焦虑和吼叫,反而说不定就纠错了方向

以下我会列举三种常见的“拖拉”情况,并且分享我亲测有效的解决方案:

1. 如果是孩子跟不上大人的节奏,慢下来,分步骤引导

比如我以前会对苏宝说:“穿袜子穿鞋,我们要出门了”。

现在我会说:

  • 先去抽屉里找到袜子
  • 然后,去鞋架上拿到鞋
  • 然后,坐在门口的台阶上
  • 用两个大拇指把袜子的口撑开,穿到脚上
  • 再把两只鞋子放一起,看看哪个是左边哪个是右边
  • 最后,穿上鞋

换成清晰的分步骤引导后,苏宝觉得容易理解、好执行,她的动作反而快了。

2. 如果孩子个性很强故意磨蹭增加孩子的主导地位

有一种情况是,孩子两岁后,独立意识强了,不愿意听大人干巴巴的指令。像苏宝就一直是典型的个性超强的高需求宝宝一枚。想她动作快,催促是绝对无效的,越催,她只会越慢条斯理。

有次她的房间乱了,我让她收拾,她会不情愿的磨磨蹭蹭。我找来一个10分钟的沙漏,神秘的对她说,这个沙漏里住着一个精灵,她想看看你是收拾房间快,还是她把沙子漏完更快。

图片来源:skillbuilders.com.au

苏宝一下就来劲了,我顺水推舟,让她来说“游戏开始”(我说Ready, Set, 苏宝说Go!),增强她的“领导地位”。

然后把沙漏倒过来,结果苏宝以光速把房间收拾好了。当然事后我大力的赞扬了她,她心里倍儿爽,那段时间常常抢着收拾房间。

3. 如果是孩子没有动力调整激励机制

仔细想想,收拾玩具、准备出门、洗漱这些事情,对孩子来说多少有些无聊,这些琐事也是拖拉的重灾区。

换位思考以后,我转换了说话的角度,比如:

  • 刷牙了:今天有人想自己挤牙膏吗?
  • 洗澡了:今天咱们玩哪个洗澡玩具好呢?
  • 吃饭前要洗手了:谁要来和我一起搓泡泡(洗手液)?
  • 出门了,我会说:去选你们自己喜欢的衣服/鞋子喽!
  • 要离开公园回家了:有人想回家吃意大利面了吗?(两个孩子最爱的晚餐之一)
总的思路就是,并不强调要孩子去做某件事本身,而是让她们觉得这事情很有趣、做了对自己有好处。

当然,不同的法子要换着用,否则几天新鲜劲过去,孩子可能会产生抵触心理。

看完以上分享,你可能会像一年前的我那样意识到:其实拖拉本身并不是什么大难题,它和孩子早期发展中遇到的其他挑战一样,只是个现象。

现象背后都有相应的原因,多耐心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,就会容易找到解决方案(全文完)。

作者介绍:小小苏妈妈

公众号“小小苏”创始人

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硕士,童书译者

两个孩子的妈妈,现居纽约

浙ICP备13030620号-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