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小苏家
本店所售好物全部由美国直邮
物流+清关约需要15个工作日
请勿下单急件
 

全世界都在学ABC, 我为什么让两岁的女儿学中文?

发布时间:2017-11-22

我并不知道女儿将来的中文水平到底会如何,但每当小小的她有模有样的念出“云对雨,雪对风,晚照对晴空”,我的心都会被幸福照亮

几年前,我在国内实习,一次陪十几个加拿大学生参观中国,其中有一个华人孩子,叫她小C吧。小C三岁随父母移民加拿大,中文只会说你好和谢谢。她对中国很好奇,不时问我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问题,比如,中国的农村有网络吗?

我们参观到一座历史建筑的时候,孩子们都对墙上的石刻书法感兴趣。因为小C是同行孩子里唯一的华人面孔,一个白人同学兴奋的问小C:“墙上这些字都是什么意思?你肯定知道吧!”

我默默观察了一下小C, 丹凤眼和清秀的黑发,一笑两个浅浅酒窝。她如果身着汉服,应该也会像古画里走出来的,会吟诗作赋的佳人。这时我的想象被打断了:小C无可奈何的一耸肩对同学说,我哪儿知道,我连中国字都不会写。

后来去美国留学,遇到过很多小C这样的华裔孩子。今年是我在美国生活的第七年,我的女儿两岁,我们也面临着小C可能面临的问题:随着女儿年龄的增长,在图书馆、早教班和幼儿园接触的美国小朋友越来越多,接触英语的频率也越高,如果没有稳定的中文输入,女儿的母语重心也会越来越向英语偏离。

于是我们每天会在固定的时间讲中文,参加中文亲子活动。我们会庆祝每一个中国传统节日,每天至少花一个小时共读中文绘本。美国的中文绘本少,要么内容陈旧语言拗口,要么翻译得牛头不对马嘴。女儿的上百本中文绘本,都是我冒着友尽的风险,让亲朋好友一摞摞从国内扛过来的。

全世界都在学ABC, 我为什么要费这么大劲让女儿学中文?

中文是世界的语言

从功利的角度说,多学一门语言,就多一种可能性。美国人一直都被全世界嘲笑为“只会说英语的民族”,但这几年完全不同了。中文是language of the future, 这一点是很多美国人也普遍认同的。

我在纽约参观过的沉浸式中文幼儿园里(immersion school, 全中文教学,目标是让孩子熟练掌握中文听说读写,和母语一样流利),近一半是白人孩子。这两年因为经常带苏宝参加亲子活动,接触了很多美国妈妈。我发现收入和教育程度越高的美国家庭,越是重视孩子掌握外语和认识世界的能力。而越来越多这样的美国家庭开始认为,如果孩子只能选一门外语,非中文莫属。

当然,中文和英文都是世界的语言,各自都很重要,无需非此即彼。

文化能构建孩子的自我认同

留学的时候,遇到很多前文里小C那样的孩子。他们很小随父母来到美国,对自己的母体文化充满陌生,和略带尴尬的好奇。他们周末被父母要求去中文班上课,但是一放学走出教室,孩子们交流的语言就立刻变成了中文。

我身边也有一些这样的朋友,和他们聊熟了,才意识到他们的苦恼:在中国人眼里他们是美国人,在美国人眼里他们是中国人,到最后他们也不知道如何定义自己。

记得一家英语早教机构曾经找到我,很自豪的说他们的学员英语比中文还好,在家已经可以全英文沟通,不说中文了。我细想了一下,觉得这事挺让人难过的。我在公号分享过很多英语启蒙的方法,但我从不认为中国孩子的英语比母语(中文)还流利,是值得庆祝的事情。

文化背景是构建人类自我认同的要素,也是对自我认同的一种守护。也许有一天我的女儿会用其他的文化背景来定义自己,那是种选择。但至少她不会说,我很尴尬的卡在两种文化之间了。我希望获得的中国文化启蒙,从来就没有机会接触过。

这种自我认同,比前文提到的功利性目的,重要很多倍。

语言是文化传承的载体

学生时代有一次和同学去美东的Acadia National Park露营。那天是中秋,十月的缅因州已经很冷了。晚上一群人围着篝火烤棉花糖,喝啤酒。几个男生用手机搜电台听,不知道怎么就搜到了国内的电台,电台里正在播李白的《关山月》:明月出天山,苍茫云海间。长风几万里,吹度玉门关。

彼时秋虫瑟瑟,冷月高悬,篝火噼里啪啦的燃烧,海浪不断拍打着断崖。大家围坐在异国他乡的星空下,默默分享着一种共同的情愫。

现在想起来才意识到,那种情愫其实就是一种文化的连接。而这种文化连接的载体,是我们富含历史底蕴的语言,和我们对语言共同的理解。

是的,英文无法诠释水墨画、方块字、传统节日、唐诗宋韵和二十四节气的美。

再优雅的英文,也很难翻译出“月落乌啼霜满天”和“闲敲棋子落灯花”的意境。

记得曾经的一个语文老师说过,我为什么要求你们背古诗词?也许你们现在还不能完全理解某句诗词里的深意。但是随着人阅历的增长,诗歌的深意也会和人一起成长,年少时背过这些诗词,就像朋友一样成为了自己的一部分。

在将来人生的某个瞬间,你在异国听到”日暮乡关何处是“,会忽然懂得它全部的含义。你会觉得人生有这样的诗句作伴,真是幸运。但前提是,你要读过,背过。

我的努力,是因为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有这样的幸运。

女儿两岁了,我们外出时,她会在后座上对我说:妈妈,我要听《三字经》。家里来了美国小伙伴,她会打开自己的故事机给他们听中文儿歌,然后一本正经又略带自豪的对他们解释说:It’s Chinese.

这段时间,她也开始自己翻阅书架上的民国课本、《声律启蒙》和《千字文》了,把它们颠来倒去的研究,对方块字一脸着迷。

两岁,一个不求甚解的年纪。

我并不知道女儿将来的中文水平到底会如何,但每当小小的她有模有样的念出“云对雨,雪对风,晚照对晴空”,我的心都会被幸福照亮(全文完)。

作者介绍:小小苏妈妈

公众号“小小苏”创始人

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硕士,童书译者

两个孩子的妈妈,现居纽约

浙ICP备13030620号-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