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小苏家
本店所售好物全部由美国直邮
物流+清关约需要15个工作日
请勿下单急件
 

我们对待孩子的方式,是怎样一步步画出了他们命运的模样

发布时间:2019-05-08

我们的一言一行,就像在给他们写下原始代码,塑造着孩子对周遭的期待,为她未来的家庭画像,勾勒出孩子一生的命运。

曾经的室友A,和我关系很好无话不谈。昨天和她聊微信,她竟然告诉我在打算离婚。

A的原生家庭比较复杂,父亲不务正业,喜欢沾花惹草,对A基本不闻不问;母亲一个人打两份工还要抓小三,在生活鸡飞狗跳的挤压中,除了拼命养家糊口,对A的情绪关注很少。印象很深的一次卧谈,A说:母亲是一个在厨房忙碌的疲惫背影。

记得A还说过她将来绝不会找一个父亲那样没出息、没能力的男性结婚。果然,A的先生是个成功人士,三十出头已经是外企高管,勤奋自律,和A的父亲完全相反。

让人意外的是他们结婚不到两年就无话可说,A对朋友们抱怨说老公像个木头人,除了经济上为家庭提供一切,对她很冷漠,时常主动加班到深夜都不回来陪孩子。

在没有回应的婚姻里生活久了,A才意识到原来她没有“嫁给”父亲,而是嫁给了童年时的母亲——先生和母亲是多么的相似,提供物质支持,却对家人没有回应、没有真正爱的联结。

有多少人终其一生都在有意识的逃离原生家庭,却冥冥中仍然选择了和父母类似的伴侣,重复着父母的命运。

为什么会这样?

那是因为在我们的潜意识中,熟悉感意味着安全感,父母早期呈现给孩子的关系模式,很多人会一生追寻。

一个人幼年时期和父母有怎样的关系,他成年后就会不知不觉的去亲近能给予他这种关系的人,无意中重温童年时熟悉的感觉。

哪怕一个人童年时遭遇了父母不公平的、被忽视的、甚至暴力的对待,他们成年后也会莫名被不公平的、暴力的关系所吸引,那是因为从童年时期起,他们潜意识中就以为,人与人之间关系正常的形态就应该是这样的。

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很多婚姻中被家暴的女性,儿时曾有过被父母殴打的经历。

相反,幼年时和父母建立了安全依恋关系的孩子,在人际交往中会比较自信,不会因为别人的拒绝而自我怀疑,这些孩子成年后更容易找到可靠的亲密伴侣,即使和伴侣分手,也能很快从阴影中走出来,迎接下一段美好的感情。

这类安全感十足的孩子就像磁铁一样吸引着“幸福”,成年后总是遇到对的感情,其实并不是巧合。

你怎样对孩子,她就会找怎样的人结婚,原来不是一句唬人的话。孩子早期和父母的关系,决定着他们看世界的方式:

当我们经常给孩子高质量陪伴,可以预见到,他将来可能会找到一个愿意用心陪伴他的伴侣。

而当我们忍不住对孩子吼叫时,可以对自己说“我愿意让孩子和一个这样吼她的人结婚吗?“

我们都希望孩子能感知世界的善意,学会爱与被爱,在成年后享受幸福的亲密关系。那么早期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,就像给孩子的人生涂抹上了温暖的底色。

为人父母的漫漫长路上,有很多挑战,很多疲惫,很多情绪。但是孩子对父母是多么的忠诚啊,在孩子最初的世界里,父母就是他们的全部。

我们的一言一行,就像在给他们写下原始代码,塑造着孩子对周遭的期待,为她未来的家庭画像,勾勒出孩子一生的命运。

当我们了解养育不仅是一份责任,还会深远影响孩子未来的幸福,或许也会因此多一份耐心和觉察,和大家共勉(全文完)。

参考资料:

△ psychologytoday.com/us/blog/tech-support/201405/why-your-partner-may-be-your-parent
△ Gibson, L. C. (2015). Adult Children of Emotionally Immature Parents: How to Heal from Distant, Rejecting, or Self-Involved Parents. New Harbinger Publications.

作者介绍:小小苏妈妈

公众号“小小苏”创始人

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硕士,童书译者

两个孩子的妈妈,现居纽约

浙ICP备13030620号-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