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小苏家
本店所售好物全部由美国直邮
物流+清关约需要15个工作日
请勿下单急件
 

告诉孩子,内向的人生可以繁盛而有力量 | 这样激发立内向宝宝的小宇宙

发布时间:2018-02-24

告诉孩子,Quiet is Strong,内向的人生,也可以繁盛、愉快、充满力量。

关注我时间长的粉丝可能知道,我女儿苏宝是个慢热的孩子。比如外出遇到陌生人,她常常会不自觉往我身后躲,直到我和这个人交谈一阵子后,她才会放松下来;再比如刚参加早教班时,老师拿出一桶玩具,孩子们呼啦扑上去,苏宝怔怔的看着,等她反应过来玩具一个都没了。

真不是乱贴标签,作为一个和女儿朝夕相处的全职妈妈,我很清楚自己有个内向的孩子,我也曾经为她这个性格挺着急,总觉得内向的孩子不懂得表达自己,在这个活泼大方才是王道的世界,怕是要吃亏的。

来,先对照看下你家宝宝是否有潜在内向的性格?

如果白天接触的人太多,到了傍晚会烦躁不安
到了新环境会僵住,需要大量时间磨合融入
婴儿时期经常被陌生人吓哭(陌生人焦虑大部分婴儿都有,注意这里是“经常”)
白天在幼儿园玩得挺开心的,但一放学回家就会崩溃大哭一场

内向孩子之所以有上面的这些特点,是因为他们大脑处理信息的方式和外向型人格不同,大量的外界刺激会影响他们的情绪。

后来偶然一次机会听了Susan Cain的TED演讲“内向的力量”,释然了很多。我了解到内向只是个中性词,适当引导,内向孩子一样能活出非常精彩的人生。

事实上,世界正在偷偷奖励内向的孩子。

历史上的名人林肯、爱因斯坦、罗斯福;近年改变世界的乔布斯,脸书总裁扎克伯格,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,特斯拉创始人Elon Musk,从某种程度上都是内向型人格。

所以如果你和我一样,有个内向的孩子,为TA感到高兴吧。然后,我们可以试试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开启孩子的内在潜能。

1. 学习建立紧凑型人际关系

过多交际会损耗内向型孩子们的精力。但对于马克思来说,恩格斯这样的铁哥们一个就够了;对于福尔摩斯而言,有华生医生这样的搭档,可以胜过几千个微信联系人。

从苏宝3个月左右开始,我们经常会去纽约这边的图书馆听绘本故事,遇到比较聊得来的家庭,我会有意识创造机会带她一对一的play date. 这样苏宝不需要承受一次面对50个小朋友的巨大压力,而是一次认识一个好朋友就够了。

长期坚持下来,现在我们有3个家庭仍然保持每周约一次的节奏,苏宝也有3个固定的长期小伙伴。苏宝现在到新环的的适应力还不错,也会主动和(部分)陌生人表示友好,其实她早期的社交能力,就是在这个稳定的小圈子里形成的。

2. 开启真空时间

前文提到有的宝宝,从幼儿园回家后常常崩溃,很可能是因为白天连续不断的刺激让他们感到“缺氧”了,需要用大哭的方式来释放这种压力。内向的孩子的安全感,很大程度上来自独处。独处不一定指一个人关在房间,可以是和爸爸妈妈在家共读一本绘本。

作为同样是内向型人格的我,对这点非常有共鸣。

我在美国大学做招生官的时候,经常出差不同国家,面对几百学生做宣讲。前一天晚上和同事们讨论好最终的宣讲方案后,我往往还需要回到房间,独自做一遍练习,这个过程被我称为“真空时间”,可以为第二天的高强度交际活动充电。

内向型孩子需要这样的真空,因为安静、有条理的环境能让他们学得更快。他们强大的专注力和观察力,往往就是在独处中形成的。

3. 找到挚爱的兴趣

Susan Cain的TED演讲中,她承认自己是个不善言辞的人,但聊起自己写的书,研究的话题,她却能滔滔不绝,自信满满。我读书时曾修过Joseph Stiglitz教授的课,这个讲话音量不大的老爷爷,著作等身,堂堂课座无虚席,还默默拿了个诺贝尔奖。

这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他们的工作就是他们的爱好。其实,只要能找到自己的热爱,内向的孩子就能找到表达自己的方式,幸福感和自我认同感不断提升。

和外向一样,内向也是一种珍贵的性格。如果父母能为内向的孩子创造一个和他们性格高度匹配的成长环境,顺应孩子的天性,充分发掘孩子的潜能,他们的认知水平可能比同龄人更高。

告诉孩子,Quiet is Strong,内向的人生,也可以繁盛、愉快、充满力量。

两三挚友,热爱的事业,安全满满的小宇宙。我想象不出比这更开挂的人生了(全文完)。

参考资料:

△ quietrev.com
△ inc.com/john-rampton/23-amazingly-successful-introverts-throughout-history.html
△ ted.com/talks/susan_cain_the_power_of_introverts#t-1122265
△ Cain, S., Mone, G., Moroz, E., & Snider, G. (2017). Quiet power: the secret strengths of introverts. Toronto: Puffin Canada.

作者介绍:小小苏妈妈

公众号“小小苏”创始人

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硕士,童书译者

两个孩子的妈妈,现居纽约

浙ICP备13030620号-12